当地时间7月1日天猫配资端,美国参议院以51票赞成、50票反对的惊险票数通过“大而美法案”。埃隆·马斯克在法案通过后24小时内连发17条推特,将其称为“美国民主的耻辱”。
一、法案债务结构:军事扩编与减税的双重膨胀
法案规划未来十年新增3.6万亿美元政府债务,资金分配呈现鲜明的"军事优先+资本倾斜"特征:
- 军事扩编占据最大份额:1.2万亿美元中,60架F-35战机采购耗资480亿美元(单机8000万美元),另有3200亿美元用于新建12个海外军事基地(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),2000亿美元投入导弹防御系统升级。此举被五角大楼称为"应对中俄威胁的历史性投资",但民间智库"战争成本项目"测算,加上后续维护费用,实际总耗资将超2.1万亿美元。
- 边境墙建设的争议投入:8000亿美元中,5000亿用于美墨边境物理隔离设施(含700英里高墙、智能监控系统),3000亿用于移民执法队伍扩编(新增2万名边境巡逻员)。该计划自2017年提出以来已耗资1500亿美元,但国土安全部评估显示,边境非法越境率仅下降7%,投入产出比遭质疑。
- 企业与富人减税的财政透支:企业税从21%降至15%,预计十年内减少财政收入2.3万亿美元;取消年收入500万美元以上群体的"附加税"(原税率10%),使前1%富豪年均减税28万美元。国会预算办公室(CBO)指出,这些减税措施中,65%的获益流向年收入超100万美元的群体,呈现明显的财富分配倾斜。
二、债务雪球效应:5500亿利息与40万亿大关的冲击
CBO测算显示,新增3.6万亿债务将产生三重财政压力:
- 利息负担的指数级增长:以当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4.5%计算,十年内新增债务利息达5500亿美元,相当于每年需额外支出550亿美元——这一数字超过美国教育部全年预算(680亿),意味着每10秒就有100万美元纳税人资金用于偿还利息。
- 美债规模的里程碑突破:美国国债总额已从2020年的26万亿飙升至36万亿,法案通过后,2030年将直逼40万亿大关,债务/GDP比率或突破130%(远超国际警戒线60%)。历史数据显示,当债务/GDP超过100%,经济体的长期增长率将下降1.3个百分点天猫配资端,这也是1945年以来美国首次突破该阈值。
- 挤出效应的连锁反应:高债务迫使政府压缩民生支出,法案中联邦医疗补助(Medicaid)被削减12%,食品券计划受益人数减少700万。同时,私人部门融资成本上升,2026年企业贷款利率预计从当前5.2%升至6.8%,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加30%。
三、债务政策的政治逻辑:短期选举与长期透支
法案的债务扩张策略暗含执政党三大政治算计:
- 军事投入换取选票支持:F-35采购计划惠及18个州的军工复合体(如德克萨斯州洛克希德·马丁工厂),创造25万个就业岗位,这些地区多为执政党的"票仓"。据路透社调查,法案投票前,军工企业向执政党议员捐赠的政治献金环比增长400%。
- 边境墙兑现竞选承诺:2016年特朗普以"建造边境墙"为核心竞选主张,此次8000亿投入旨在巩固保守派选民支持。尽管民意调查显示62%的民众反对该计划,但在亚利桑那、德克萨斯等边境州,执政党的支持率因此提升12个百分点。
- 减税讨好资本集团:企业税降至15%后,华尔街投行预计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净利润将提升8%,推动股价上涨。法案通过当日,军工股(洛克希德·马丁涨7.3%)、能源股(埃克森美孚涨5.8%)领涨大盘,反映资本对政策的正向反馈。
四、国际市场的连锁反应与风险外溢
美债规模逼近40万亿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:
- 美元信用体系的隐性危机:十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.5%,创2007年以来新高,美元指数跳涨1.2%,导致新兴市场资本外流。印尼、土耳其等国央行被迫加息应对,印尼盾对美元汇率单日贬值2.3%,触发外汇管制。
- 全球债务危机的传导效应:美国作为全球最大债务人,其债务扩张可能引发"多米诺骨牌"效应——日本(美债最大海外持有者,持仓1.2万亿)、中国(持仓8500亿)等债权国面临资产贬值风险,而依赖美元融资的发展中国家(如阿根廷、加纳)偿债成本上升,债务违约概率增加35%。
- 地缘战略的重新洗牌:俄罗斯、中国加速抛售美债(2024年合计减持2300亿),并推动本币结算体系。据SWIFT数据,2025年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占比已从2020年的40%降至34%,而人民币占比提升至7.5%,创历史新高。
五、历史对比与警示:从里根经济学到债务陷阱
对比美国历史上的债务扩张周期,此次法案呈现三大特殊性:
- 和平时期的罕见赤字:二战后美国债务激增多因战争(如朝鲜战争、越南战争),而此次3.6万亿债务扩张发生在和平时期,是1983年里根政府"供给侧改革"以来最大规模的非战争债务,当时里根通过减税+军费扩张使债务/GDP从31%升至54%,最终引发1987年股灾。
- 代际公平的彻底破坏:新增债务的偿还压力主要落在Z世代(1997-2012年出生)肩上,据计算,每个美国年轻人将因此背负1.8万美元的额外债务,而法案带来的短期经济刺激(预计提升0.8%增速)仅持续至2026年,形成"当代人消费,下一代买单"的恶性循环。
- 两党债务竞赛的开端:反对党虽抨击法案"财政不负责任",但提出的替代方案仅减少2000亿债务,本质上是"五十步笑百步"。这种"债务竞赛"模式使美国财政陷入"扩张-危机-再扩张"的死循环,与1990年代克林顿政府实现财政盈余的历史形成鲜明对比。
结语:3.6万亿背后的美国制度困境
"大而美法案"的债务狂欢,本质是美国政治体系"短期选举逻辑"对"长期财政健康"的碾压。当执政者用未来三十年的财政资源换取当下的选票,当40万亿美债成为悬在全球经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这场看似精明的政治算计,实则是将美国推向债务陷阱的危险赌博。正如经济学家鲁比尼警告:"美国正在用财政纪律换取政治生存,而历史早已证明,这种交易的代价往往是国家衰落。"
天猫配资端
九龙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